为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7月8日,信息工程学院“青禾推普”实践团队在鲁璐、崔建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宝鸡市扶风县侯家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会前集训:夯实专业基础,筑牢实践根基
为确保活动精准对接乡村实际需求,提升服务效能,出发前,带队老师组织全体队员在会议室开展了系统性专项培训。队员们结合前期调研形成的侯家村需求图谱,分组开展方案研讨,进一步细化活动流程、明确职责分工,为实践行动做好了充分的专业储备。
(二)村委座谈:对接实际需求,锚定服务方向
在村委会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上,团队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围绕乡村实际需求展开深入交流。侯家村党支部书记用"一老一小一产"概括村情特点。老龄化突出。60岁以上老人占比35%,智能手机使用率不足40%,亟需反诈知识普及;留守儿童多。青壮年外出务工率达65%,暑期儿童看护与教育需求迫切;农产品销售难。特色农产品(西红柿、小麦等)因渠道单一存在"质价倒挂"现象。村民代表补充提出普通话应用场景受限、网络使用能力不足等具体诉求。
基于村民提出的实际诉求,团队与村干部共同敲定了后续活动实施方案。在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立普通话推广站,创新"场景模拟+方言对照"教学模式;同时设立"青禾学堂",开设"学业辅导+兴趣拓展"双轨课程。采用"入户走访+集中宣讲"双轨制,重点为银龄老人开展防诈宣传与数字技能培训。打造"田间直播间",通过产品溯源直播+品质可视化展示提升销售溢价。
此次座谈不仅明确了实践活动的重点方向,更搭建起了高校学子与乡村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志愿服务真正接“地气”、贴“民心”。
从学校会议室的精心筹备到侯家村委员会的务实座谈,侯家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幕已缓缓拉开,我们将以专业素养为笔,以务实行动为墨,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
(文/鲁璐、崔建鹏 责编/王茜)